栏目导航

学位与学科

中国教育报:昂起龙头扬千帆 脚踏实地征新途——www.63365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扫描

文章出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7


   秋天,收获的季节。www.63365土木工程学科也迎来了科研上的丰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各1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土木工程学科长期以来苦练内功、勤修外功,潜心专注积累的必然结果。近5年来,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土木工程学科牢牢抓住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在绿色上下功夫,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创新为基础、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进一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重点突破,推进了土木工程学科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


特色鲜明 服务绿色工业
   www.63365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湖畔,土木工程是学校主干学科、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学科。本学科始于1985年开设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建筑工程管理”本科专业,1995年、2001年、2003年分别获岩土、结构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2005年分别获工程硕士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起,一直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5年,与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2013年,“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通过住建部门专业评估。
   3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土木工程学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学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需求,将土木工程与生态、环境、水利、计算机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系统研究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资源、生态、环境、质量与安全等科学与技术难题,依托“土木工程与建筑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及省部级平台,形成了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建筑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4个稳定的方向,在水生态修复、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绿色建材制备、BIM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明显优势。作为该校仅有的一个“十二五”期间省重点投资建设的学科,湖北省投入1500万元、学校配套3000余万元用于学科建设。聘请首批“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邵建富教授为学科首席教授;聘请里尔中央大学Frédéric Skoczylas教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余雄教授、捷克Bohumir Strnadel教授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聘请法国何吉昌教授、JIM教授等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这些由政府部门和学校出资聘任的高层次人才都实质性参与本学科的建设,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师资队伍。“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学科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博士后35名,新进教师为土木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
基础牢固提升科研实力
   注重国家基础研发。2012年至2016年,土木工程学科共承担国家级别项目50项,其中,国家“973”项目1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纵向立项总经费4080万元。接受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经费8640万元,其中合同经费大于200万元的项目6项;公开发表SCI与EI收录161篇,获各类授权专利104项,出版专著12部,主编、参编行业和地方规程9部,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市政工程”科研团队紧密围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将传统市政工程与生态学交叉融合,针对城市水质工程、水资源短缺与洪涝灾害、固废处置等问题,开展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技术、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大型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数值模拟及调控技术、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主持“973”等国家级别项目16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专利14项,出版专著3部。
   “岩土工程”科研团队紧密围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需求,将传统岩土工程与生态、环境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针对工程建设破坏与场地污染等带来的工程安全与生态问题,开展岩土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边坡加固及生态修复、场地污染处置与生态修复等研究,在岩土体多场耦合计算、加筋土特性、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别项目20项,获省部级奖励8项,授权专利48项,出版专著3本,编制规程3部。
   “建筑材料与结构”科研团队紧密围绕绿色建筑与生态建材发展需求,针对建筑材料制备与工程结构性能提升等相关科技问题,将工程材料与结构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有机融合,开展建筑材料绿色制备、建筑材料功能设计与性能优化、环境与工程结构长期作用效应等方面研究,在低碳建筑功能材料、工程结构服役行为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承担“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别项目9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3部,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部。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科研团队紧密围绕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发展需求,针对绿色设计、工业化建造和信息化管理等相关科技问题,将绿色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及评价、BIM技术开发与应用、建筑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承担“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别项目6项,获得国家行业BIM奖励4项,参与编制行业BIM标准3部。
   注重服务地方经济。与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国家、特别是湖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水污染防治与河湖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成果已在三峡水库、清江梯级水库、南水北调工程、东湖、洪湖、鲁湖、鲩子湖、张毕湖等得到成功应用。“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在湖北省翻坝高速公路、湖北省杭瑞高速公路、湖北省保宜高速公路、湖北省武黄高速公路、湖北省潜石高速公路群、湖北省恩施高速公路群中的应用,打造了一条条湖北公路品牌。“工程结构仿真技术”等成果在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武汉沌口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中得到全面应用。BIM建造技术研究成果在深圳地铁9号线、武汉西四环、徐盐铁路、国家动漫博物馆、杭州黄龙游泳跳水馆等项目中成功应用,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系列成果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法国巴黎东大开展本硕连读、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已开展多年“2+2”本科人才的联合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对方高度认可。2015年,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联合成立“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中法联合研究中心”,并启动硕、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为中建集团培训BIM技术骨干112人次,承办中建装饰集团海外项目经理1年和4个月两期培训班共78人,每年招收中建、中铁等单位在岗学历提高生过百人。主办有“第二届国际多尺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讨会暨第八次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3场,承办、协办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16场。
效果显著培养优秀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学科队伍的壮大、科研实力的攀升,有力地增强了学校土木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2013年,“土木工程”通过住建部门本科专业评估;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两项;2016年,获批土木工程与建筑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共建2个研究生工作站;与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等8家大型企业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建立了硕博联合培养基地,与法国巴黎东大、德国伍帕塔尔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人才培养项目。近5年,8人考取伦敦大学学院等院校博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学校高考录取分数及研究生报考人数位居湖北省属一本高校前列,本学科又居本校前列;近4年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高教杯成图与建模竞赛团体一等奖3项、个人全能一等奖12项等;多年来,本、硕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中铁集团、中建集团、中交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每年到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一批校友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中坚力量。
   www.63365土木工程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整合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团队师生将结合“绿色”发展理念,齐心协力,续写学科建设新篇章。 (杨 光 肖本林 肖衡林魏忠德)